倒塌的設施、滿地的落果,還有那整排歪倒在魚塭裡的電線桿,一幕幕怵目驚心的災後現場,留下了望不盡的憂慮。
114年07月05日深夜,丹娜絲颱風挾帶著高達17級的陣風從嘉義布袋登陸,民生用電、網路訊號瞬間斷線,海線居民人心惶惶,連後幾日因為颱風尾所帶來的豪雨,更是成了阻礙修繕復原的最大阻礙。

無電無訊多日,民生所需都成困難
嘉義地區從布袋、東石、義竹一路向內延伸太保、六腳地區,直至07月10日都仍有許多地區無電可用,魚塭設備、低溫倉儲等仰賴電力維持的生財工具,隨著時間拉長,損失只能無望地持續疊加;除了三餐難以溫飽、殘破的屋瓦也逐漸承受不住連日雨水,微弱的訊號甚至無法將災情即時傳遞至外界,居民絕望的日子無以復加。

根據農業部截至07月11日11時統計,全台已通報之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高達24億1,837萬元,總體損失金額以台南市(9億1,304萬元,占38%)最為嚴重,而畜產(2,100萬元)、漁產(2.06億元)以及民間設施損失(2.47億)則以嘉義縣損失占最多。

高成本設施投資,一夜全泡湯
嘉義縣以精緻農業聞名,是全國溫室設施搭建密度最高的縣市,這次在颱風肆虐下,溫、網室毀損甚至倒塌情況嚴重,位於太保的賴可濃農以洋香瓜、小番茄為主要種植作物,這次十棟溫室就倒了八棟,農民賴士賢表示:「這些設施貸款才剛還完,一切又得從零開始,年紀也要退休了,重建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宏展農場則是以苦瓜為業,破損的網布隨風飄起,本應在七月份收成的瓜,一顆顆全落在地面,農民温偉毅提到:「短時間在設施及土地復原前,也只能靠本來的加工品白玉酥來撐起收入;也希望太陽別來得太快,就像文旦一樣,落果來不及撿完,接下來就是腐爛的開始了。」

天災無情肆虐,離農、重建都壓力
嘉義東石、布袋一路延伸至台南七股,魚塭旁是一台台發電機冒著濃煙努力在撐著,沿海的養殖漁業這一次首當其衝成了第一線受災戶,水質、溫度、含氧量等條件的波動,在在都影響著魚蝦的存亡,柴油的消耗速度極快,同區加油站皆又因缺電無法營業,往返鄰近朴子載油的路途也對於漁民而言,趟趟都不只是新台幣,而是身心靈的全面消耗。

嘉義青農布袋分會長莊金輝本身也在布袋種植桑葚與越瓜等作物,談及農民的下一步,也只能長嘆道:「鄰近有農民的溫室貸款完才剛蓋下,我們看了也都很難過。幾百萬的壓力也許真會產生一波離農潮,未來願意賭上身家再出發的機會很渺茫。」

台電的無名英雄們正沒日沒夜地搶修、各方資源也開始緩緩挹注。但雨過天晴後,也僅只是為漫漫重建之路揭開序幕。嘉義縣身為台灣的農工大縣,這一次的挑戰激起了產地前所未有的大浪,災損等補助僅能救急,一級產業面對無常的天災,在接下來的日子又該如何去走?科技農業日新月異,交織著投資成本與風險的不確定性,從農與否,能否有一天可以不是天注定。
參考資料
114年丹娜絲颱風及0708豪雨農業災情報告。農業部。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818
【災後重建支持計畫】以消費行動支持生產者重建
以下詳列拾間的農友中,遭逢災損之生產單位,即使只是一點點支持,相信對於生產者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勵。 部分生鮮蔬果下一季收成尚無可預期,但如果您願意一起耐心等待,我們將會把貨款預先交至生產者手中,以利及時協助產業復甦。
嘉義布袋
崇美農場—15年甕裝老菜脯
益源農場—桑葚原汁
宏展農場—白玉酥、白玉禮盒
FUN心鮮蝦—薯蝦脆脆、虱目魚鬆
東港社區好呷覓—菜脯、老菜脯雞湯
吉谷農園—黃金莓、冰菜
好美船屋—兩種魚酥
邱家兄弟—虱目魚絲、魚背罐頭
洲南鹽場—霜鹽、鹽花
嘉義朴子
爆芽蜘蛛—糯米、黑白兩稻
斗財農場—有機蔬菜
嘉義六腳
黃閔聖—miniball小西瓜
嘉義水上
樂菲園—綜合生菜
嘉義民雄
翔統農場—紅鬚玉米筍
哇沙米酪梨園 —蛋蕉
嘉義竹崎
採橘人果園 —椪柑
嘉義中埔
葉小麗—茭白筍
雲林古坑
筍友部落—筍乾、醬筍
雲林元長
遇筍筍—紅鬚玉米筍
台南大內
左岸幸福莊園—酪梨
台南官田
綠寶田農場—四角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