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灑落在早晨的西岸,高蹺鴴棲息魚塭中央並凝視著眼前寬闊,「養殖之前,應該先養水、養土、養環境。」投入無毒水產養殖已行經多年的邱家兄弟是這麼相信的。
水產養殖不應該採用工廠式管理思維
自然保育季刊文中提到,生態養殖的實踐包含三個層面,對環境友善、對野生動物友善,以及生產出安全的產品。相較於傳統高密度集約式養殖方式,生態化水產養殖降低單位放養量,並藉由多種魚蝦混養保留生態之間原有的互動關係,營造自然友善的生長空間。
「腳底下的這塊土地不是只有人類,我們要和生物共榮才對;而且我們面對的是生命,不是工廠裡面的機器…」邱經堯將魚塭比喻作地球,認為人類應該善待環境裡的物種多樣性,如同生態養殖應當是每個生命各司其職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而非強行抽離其中一方,甚至使用工廠式的思維看待生命。
無毒水產養殖,尊重生物多樣性
堤旁鳥聲啁啾,高蹺鴴、反嘴鴴、黑面琵鷺與蒼鷺自在飛翔,位於嘉義布袋的邱家兄弟目前管理四十公頃的養殖面積,涵蓋九大區域、八十座養殖池,全區採用中低密度生態養殖,並堅持全程不用藥(無化學藥物、無抗生素、無生長激素、無除草劑…)。
邱經堯介紹:「因養殖產區屬於倒風內海,變化多端的氣候環境與地理位置,反而為生命能量提供絕佳養分。」除此之外,他們也在每個養殖區內設立淡水池,透過「半鹹水養殖方式」提供生態鏈間生物多樣性的條件,池裡的微生物、浮游生物更豐富了整個養殖環境。
生態養殖,各司其職
「每個地域都會需要有老虎的角色,我們的淡水池以筍殼魚作為肉食性動物,來淘汰體弱多病的魚蝦,而海水池則由龍膽石斑扮演。生命有三大特性,自由不能控制、密度不能太高、生長不能太快,揠苗助長只會造成反效果。」邱家兄弟的魚塭裡混養著白蝦與多種魚類,其中以虱目魚為主體。在豐富多元的生態系裡,白蝦濾食藻類及其他魚類的排泄物,可以照顧池水品質;草魚食用池邊雜草,可以維護場域清潔;鯽魚與豆仔魚協助撿食剩餘飼料,以避免水質惡化…工作魚各自在崗位上完成任務,卻又彼此緊密相連。
投餵飼料時,邱經堯會掌握六至七成的飼料比例,目的不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是讓魚蝦從環境中自由覓食並多元化攝取營養。近年來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瞬間驟溫與嚴峻高溫情形頻繁發生,雖然生態養殖的成本遠高於集約式養殖,邱經堯卻認為健康的魚蝦更有抵抗力應對突發狀況。
堅持「自己養,自己賣」
隨著社會大眾對環境意識提升,生態化水產養殖營造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大幅降低生產過程對環境所產生的衝擊;從池裡魚蝦至空中飛鳥,邱家兄弟善待環境裡的每一個生命,並珍惜著腳底下的土地資源。
有別於農業與畜牧業,漁業最大的差異在於無法一眼望盡,暗藏在水面下的種種因素皆是不可忽視的關鍵。「我們每個人對口感風味的標準不同、對養殖方式的作法也不同,只有賣自己養的最安心。」,堅持不收購、不契作、不混貨,是邱家兄弟對品牌顧客最真摯的承諾,正因為這份信念,魚蝦的「味、鮮、甜、甘、油、彈」才能被完整體現。
參考資料
-
拾間專區|茄汁橄欖油虱目魚背罐頭NT$ 75
-
拾間專區|鹽燒虱目魚絲 嘉義布袋NT$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