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12

09

2023

蛤董的友善選擇,低密度混養健康好文蛤

藍天接應著碧色的池水,一望無際的淺池裡是一條條肥美的虱目魚正悠游,鏟起飼料拋向餓肚的魚群,不一會兒,成群的吳郭魚也晃入視野中,爭寵著也想分上一杯羹。

Dsc 0267
池裡混養的虱目魚興奮地搶食著飼料。

看顧著池裡的生態是蛤董水產負責人張育彰的例行工作,但今日的主角並非眼前這些熱鬧的傢伙,而是深藏在波光粼粼下的蛤蜊們。根據農業部漁業署統計,民國111年國內文蛤養殖面積高達9,095公頃,以雲林縣產量(31,655公噸)佔最多數,範圍集中於西部沿海,是台灣發展歷史悠久的水產養殖產業。

餵食管理看水色,友善混養靠共生

「養的寬一點,遇到問題時的緩衝空間才會大。」張育彰提到,傳統拼產量的養殖農一甲地會放置多達兩百至兩百五十萬隻蛤蜊苗,但他卻堅信,生物的生存空間要夠大,才能減少染病機率及擴散的速度,一甲地舒適養殖的量能約是一百萬隻,低密度的友善混養也成了他十多年來投入的堅持。

Dsc 0285
張育彰滑著膠筏巡視養殖池。

養殖的老前輩們總說:「水清無魚。」完全清澈其實並非好事,陽光直接曝曬容易造成池底過熱,因此飼料的投放頻率就得依據水色而定,張育彰習慣以文蛤粉、鰻魚粉等細顆粒飼料混合益菌(本場使用納豆菌)為主,除了促進蝦、貝類消化與食用方便,也能讓水體產生藻色保護。

混養
蛤蜊混養分層示意圖。

混養淺池中通常以虱目魚與白蝦做搭配,魚類負責清除藻類、白蝦則抵禦外來螺類,分層分工並攝食池內不同的營養物質,尤其蝦類屬於雜食,透過自換海水也更能讓微生物得以流動,進而獲取所需養份;而順著水流入池,理所當然便會伴隨著像是吳郭魚等雜魚加入,生物的多樣性也因此而熱鬧了起來。

從產卵到收成,蛤蜊育殖大不易

本以為養殖已算大工程,但張育彰卻解釋,能到眼前的狀態其實已經是第三階段了。目前國內所養殖的文蛤品種皆為「台灣文蛤」,專業分工是一連串龐大的產業,蛤蜊從產卵到繁殖會由專業繁殖場執行,培養至一分苗後會販售給中游的育苗業者,直至三分苗以上才會接續由下游的養殖業者購回。

繁殖
文蛤養殖流程說明。

而季節交替便是蛤蜊產卵的時節,在溫差及雨水量變化下(PH值及鹽度改變),通常蛤蜊直覺便產生危機意識,反射性就會趕緊繁衍下一代。張育彰也分享,如果蛤蜊在成長過程遇上反射性產卵,不慎吸食到過量細卵,尤其在集約式高密度養殖池中就會遇上集體染病或嗆死的可能。

Dsc 0291
在土裡的蛤蜊是採側站姿。

「每次換水都像在清大型水族缸,水抽太乾還要怕野狗或鳥類來搶魚吃。」張育彰表示,勤於換水也是提高育成率的一大關鍵,一般在問題發生前,敏感的蝦子都會打先鋒成為指標,出現異常徵兆就代表該注意養殖狀況了,因此通常在季節變化下換水工作就更顯重要,變動調節池水鹹度也才能即時應對外來的挑戰。

友善養殖勤溯源,收成努力見價值

蛤蜊收成後會透過電動篩選機分級,通常從產地收成交給販商會以六分上下分成兩級價格,販商收回廠區後又會再細分成六至九分等級來區別價格。今年張育彰也突破了自己的紀錄,在四個月內就成功收成,推測或許真和養殖前的養池工作有關,選擇使用天然苦茶粕消毒殺菌,曬池後苦茶粕殘存的營養便成了日後小蛤蜊成長的首要養分。

Dsc 0241
寧靜的水面因打水車而產生美麗的水花。

家業明明是在水上做修車廠,張育彰卻選擇隻身到東石養蛤蜊,而一養就是十三年。近五甲的養殖面積為了獲得消費信任,也不厭其煩做了水產溯源,雖然友善養殖的文蛤相對成本較高,但這幾年觀察下來,確實也發現其在氣溫變化下存活率明顯提高不少,未來蛤董張育彰也期待在冷鏈保存技術提升下,能夠將友善養殖的台灣文蛤外銷至世界各地。

冷門小知識—原來蛤蜊不是以沙為食

購買蛤蜊回家後習慣性會先泡鹽水吐沙,許多人會誤以為蛤蜊是否就是以沙為食。但其實蛤蜊是濾食性動物,濾嘴吃水獲取養分,過濾後才會把不要的物質排出,採收時因為擾動導致池水混濁,因此還在池裡的蛤蜊是因瞬間吃進了大量沙水來不及排除,才會有含沙上岸的現象。
 
產地收成後以原池海水完成吐沙的蛤蜊較能提高存活率,除了維持鮮度外也省去料理前還需等待吐沙的麻煩喔!

參考資料

周昱翰(2017)。文蛤的養殖與管理。科學發展,575,14-17。
農業部漁業署。111年漁業統計年報。https://www.fa.gov.tw/list.php?theme=FS_AR&subtheme=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