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3

18

2022

馬鈴薯瘡痂病的處方箋,健康種薯與枯草桿菌LNP-1雙管齊下

馬鈴薯 (Solanum tuberosum L.) 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根據109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主要栽培於雲林、嘉義、台中等縣市,全台佔地約兩千六百公頃,年產量達五萬公噸,為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然而,以無性繁殖為主的馬鈴薯需利用「種薯」進行繁殖,也因此病毒病、疫病與瘡痂病等容易透過其傳播。不論是研究人員或是第一線的農民對於食用薯的品質與產量皆抱持著高度關心,更知曉「種薯」的良莠即是成功關鍵。

【註】雲林縣斗南地區栽培面積最大,臺中市及嘉義縣則分別以后里、溪口等地區為主要地。

馬鈴薯為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原產於南美祕魯及玻利維亞之安地斯山區

「健康種薯」防止病毒、真菌性及細菌性病害

事實上,危害馬鈴薯的病害種類繁多,例如:晚疫病、黑痣病、軟腐病、輪腐病、青枯病與瘡痂病等等,為防止病害藉由馬鈴薯種薯傳播蔓延,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與種苗改良繁殖場致力培育優良種薯,建立以基本種薯(G1)、原原種薯(G2)、原種薯(G3)及採種薯(G4)等四個階段的繁殖制度,而農民實際取得的健康種薯為「第五代」,染病風險較低可進行食用薯栽培。

馬鈴薯種苗驗證制度之病毒檢測流程

馬鈴薯瘡痂病來勢洶洶,枯草桿菌LNP-1成功禦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以下簡稱農試所) 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林宗俊表示,在馬鈴薯田間約有三至四成「瘡痂病」的發生,嚴重時可達九成的發生率。當馬鈴薯染病後,罹病的薯塊表層會出現許多隆起斑點,褐色表面呈現粗糙的圓形或不定型木栓化組織,嚴重時病斑癒合並呈網狀龜裂。雖然病斑只危害薯塊皮層,但因為外觀不佳,且染病後不耐貯藏,無法銷往通路,對農民來說可謂不容小覷的病害之一。

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林宗俊分享瘡痂病的研究成果

有鑑於此,農試所研發出「枯草桿菌LNP-1」新型微生物製劑,將自然病發的馬鈴薯種薯切塊以枯草桿菌LNP-1可濕性粉劑 (以矽藻土稀釋50倍) 粉衣後種植於田間,待幼苗出土後再澆灌處理LNP-1水懸劑 (稀釋400倍)。經過研究驗證,上述步驟可降低33.57%的瘡痂病罹病面積,若是僅採用粉衣處理,也可降低罹病面積約8%。除此之外,搭配健康種薯與田間衛生,更能大幅提高馬鈴薯的良率。

枯草桿菌粉LNP-1可提高馬鈴薯的生產良率

試驗成果有目共睹,馬鈴薯良率大幅提升

林宗俊也指出:「發病率1%、3%,看似差異不大,但從G4變G5就會相當顯著。如同銀行借錢還利息的概念,隨著時間累積成果將會十分可觀。」一包枯草桿菌粉加上五十公斤的矽藻土,可粉衣處理一甲地左右的種薯,實際成本不高。目前農友須向農試所申請取得,後續技術移轉尚在規劃中。

對照組可見瘡痂病對馬鈴薯表皮的危害

111年3月15日農試所於嘉義縣新港鄉舉辦「生物製劑防治馬鈴薯瘡痂病成果觀摩會」,展示歷年來各方單位對於防治馬鈴薯瘡痂病的研究成果。崙尾果菜運銷合作社主席陳錫卿說道:「想要種植馬鈴薯,有三種條件缺一不可,包括健康的種薯、適當的土壤,以及正確的栽培時間。」

然而,面對瘡痂病於馬鈴薯造成的劇烈影響,他決定親自試驗原種薯 (G3) 到採種薯 (G4) 的階段,並搭配枯草桿菌LNP-1粉衣處理以提高生產效率。「讓我們的產業不只在台灣發光,也要與世界接軌!」是陳主席對於馬鈴薯產業的期許,他堅定地認為這幾年的研究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11年3月15日農試所主辦生物製劑防治馬鈴薯瘡痂病成果觀摩會

參考資料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2022)。適合加工與鮮食之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
  • 農業統計年報 (2020)。農業生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農傳媒 (2019)。驗證種薯比例低,產業型態、業者態度及管理機制尚待突破。
  • 段雅馨 (2019)。馬鈴薯美夢成真!滿身瘡痂變成小鮮肉,就靠枯草桿菌LNP-1。上下游新聞。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7)。馬鈴薯瘡痂病。農業資訊入口網。
  • 郭琇真(2016)。馬鈴薯要健康,找健康種薯。上下游新聞。
  • 張勝智,廖文偉,邱訓芳(2014)。馬鈴薯新品種「種苗4號」簡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