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7

01

2022

失智據點串聯在地長輩,打造友善照護服務網絡

《你好,我是誰》是一部真實描寫失智症團隊的電視劇,在上週迎來精彩大結局,然而就如同曹汶龍醫師所說:「照顧失智的這條路還很長,讓我們醫護人員與大家一起努力,使長者的最後一哩路,走得有尊嚴與美善。」當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汙名化的問題使得推動預防的工作更加艱辛。

根據2019年國際失智症協會報告顯示,估計全球已有五千萬名失智症患者,預估在2050年以倍數成長到1億5千2百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的失智人口突破30萬人,作為最常見的老年失能原因之一,成了政府、社會、家庭,乃至個人皆須要嚴陣以待的病症。

拾間文化|失智據點

強化失智社區照護資源,「失智據點」連結在地長輩

為了打造失智照護服務網絡,各縣市自2017年起積極結合資源,成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其中,《你好,我是誰》的護理師劉秋滿目前服務於大潭共樂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在與個管師盤幼瑩的努力推動下,她們持續陪伴失智長輩,期望延長阿公、阿嬤活躍老化的年月。秋滿解釋:「失智據點的功能除了照顧在地失智長輩之外,也具有保健站的概念,長輩可以使用照顧諮詢,也希望家屬得到喘息的空間。」

護理師劉秋滿定期為失智長輩回診,以監控他們的慢性疾病。

「對失智症來說,最好的預防方式大概就是社交互動。」以家為出發,長輩來到據點可以唱歌、運動、手作,還可以玩撿紅點…據點致力達到認知促進與健康促進的功能,更導入重要的醫療資源。「據點像一個家,如果有哪位長輩今天沒有出席,彼此間就會互相督促、互相鼓勵。」幼瑩詳細地分享案例。以據點為中心擴散,連結在地長輩,避免他們獨自封閉在家,便是失智據點所創造的價值。

個管師盤幼瑩細心地陪伴據點長輩。

長輩給予正向回饋,便是最強而有力的支柱

阿嬤:「這裡很熱鬧呀!我每天都要來。」
阿公:「來這邊就已經很開心了啊!上什麼課都是。」

從一開始消極被動到積極主動,長輩的改變看在秋滿與幼瑩眼中著實珍貴。比如說,發現某位安靜的長輩更願意聊天,抑是某位阿嬤在參加課程之後,活絡了原先僵硬的肢體,據點正是具備著延緩失智、延緩失能的功能。

護理師劉秋滿說道:「有時候是長輩或家屬的需要,讓我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是被肯定的,這時候就會感到幸福,即使它只是一句謝謝。」個管師盤幼瑩也分享:「幸福感來自長輩的正向回饋,因為自己的付出有被他們看到。」提到在工作上所獲得的幸福感,或許在她們心中,長輩正向的改變與回饋,便是最強而有力的支柱。

失智據點舉辦各式各樣的課程,達到延緩失智、延緩失能的目標。

提供照顧訓練課程,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

失智據點除了提升長輩的自身能力之外,也為家屬舉辦照顧訓練課程。事實上,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不容小覷,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待命的緊繃狀態,就如同在駱駝身上放上一根又一根的稻草,誰也無法預測壓死牠的最後一根會在何方。據點的存在,成了家庭照顧者的浮木,他們將資源導入家中,提供最合適的醫療串聯,更讓家屬得以稍作休息,再重新踏上疲憊的照顧之路。

鄰近的長輩可以到失智據點使用照顧諮詢。

隨著高齡化的趨勢,失智人口越來越多,失智據點的功能顯得格外重要。「事實上,有許多個案是隱藏在家中尚未被發掘的,據點可以透過訪視的方式,讓他們走出來。」秋滿侃侃說道。

然而,在據點工作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繁雜的業務內容,時常使得護理師與個管師分身乏術,進而導致流動性極大的困境。因此,我們都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資源注入其中,除了讓大眾認識失智據點的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的照顧在地長輩。

參考資料

  • 台灣失智症協會(2022)。台灣失智症協會雙月刊。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國際失智症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0)。國際失智症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