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鮮甜美味的竹筍,涼拌、熱炒、燉湯……,各地的特色吃法也因品種差異而略有不同。據農委會統計,109年全台竹筍產量高達236,873公噸,其中甚至不包含以生產竹材為主之竹林筍,實際產銷量可謂驚人。但吃下這麼多筍子的我們,是否又曾思考過其來源?為求產量而過度施肥放藥的生長環境,我們真的敢吃嗎?
雲嘉南地區是國內重要的竹筍產地,全國54%以上的竹筍皆出產於此,而作為嘉義屯區的代表,便不能不提大林鎮的特產「烏殻綠竹筍」,鮮脆的口感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而烏殼綠竹筍的產地集中於北港溪沿岸(古坑、斗南、大林),目前鎮內耕地多為河川沖積地,水源豐沛的環境也正是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的棲地。但近二十年因應市場需求,許多農民為提高竹筍產量,過度灌溉甚至施灑農藥,此舉也讓諸羅樹蛙的身影逐漸消失在竹林中。
諸羅樹蛙伴收成,友善無毒真認證
走進位於大林鎮的「林爸友善筍園」,迎面而來是熱情的蚊蟲列隊歡迎著我們,不到片刻時間便已被叮的滿江紅。為了維持友善耕作,林勝瑋盡可能以有機資材取代傳統化肥與農藥,進而也留得竹蚊等害蟲的活口。有時鄰田農民甚至會抗議,擔心蚊蟲影響自家收成,林勝瑋也只能傻笑稱自己「沒錢買農藥」。
竹筍的採收得趕在太陽升起前完成,因此林勝瑋的工作時間多落在深夜十二點以後,而蚊蟲多也讓竹林自然成了蛙類的天堂,每逢春夏之際,諸羅樹蛙求偶所發出的響亮叫聲便會在黑夜裡陪伴著林勝瑋,他也以經驗警告:「蛙多連帶蛇就多,沒有穿雨鞋最好別踩進竹林裡。」雖然友善種植的產量仍不及慣行,但生態鏈的重建讓林勝瑋開始感受到大自然的良善平衡,在自營的facebook社團「林爸優質農產」中,消費者真實的回饋與推薦也成了他堅持友善的助力。
叢生雜草中,以自然農法種出天然烏殻綠
走進另一處位於大林鎮的「家昌筍園」,雜草叢生的景象映入眼簾,讓人不禁擔心起這片園裡的收成,採用自然農法栽種的蘇家昌,今年是第十一年投入,整個林園像是座迷你動物園,黑翅鳶、黑冠麻鷺等鳥類都是這裡的常客。他表示:「慣行農民在放肥時,通常是依作物缺乏的營養素進行施灑,讓收成有經濟化的成長;但自然農法反而是讓作物依循自然方式生長,因此產量是需要時間的培養的,當作物適應環境後,便能在生態與生計間取得平衡。」
一般的竹林為求產能,約三年會翻作一次,蘇家昌為維持原始生態,十一年來不曾翻新,竹子也因此比其他農民的高大許多,為了抑制蚊蟲滋長,他也刻意降低種植密度,讓陽光得以透進竹林內,而密佈的雜草更調節了竹林的溫度,冬暖夏涼的舒適讓蟲與鳥都能自然共存在這片林園中。
社區農產與生態串連,永續發展從消費走起
位於大林鎮的上林社區也在近年開始推動友善生態的保育行動,社區發展協會孫家榕理事長表示:「諸羅樹蛙是友善竹林生態的認證,保育型態若能內化,不只是竹林動物,『人』才將是最大受益者。」五年時間,社區逐步串連起許多從事友善耕作的在地農民,透過課程、小旅行等形式帶著消費者認識生態,期許未來能以共同產銷及標章認證等作法,讓更多人能買到在地友善、甚至有機的好農產。
不同的種筍方法有著與土地不同的互利之道,農產供給始終源自於需求,當我們將鮮甜的筍子放入口,消費行為究竟僅能取決於價格,或是能更近一步看見其背後價值,連帶的是友善生態與土地環境的正義,當我們的消費能夠成為一種力量,支持永續或許也將變得不再困難。
參考資料
郭琇真(2018)。「竹聯幫」真假筍友,你指認得出幾個。農傳媒。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9年農業統計年報。
-
產地直送|林爸筍園友善甜龍筍 烏殼綠竹筍 嘉義大林NT$ 1,575 – NT$ 4,190
2 則留言
從沒吃過這麼甜這麼鮮嫩的烏殼綠竹筍以及甜龍筍,口感真的有夠好吃,沒有粗糙的纖維,吃起來差點入口即化,鮮嫩的像豆腐綿細的口感,煮湯超級甜的,涼拌,熱炒都鮮甜無比!而且又是有機無毒的竹筍,送給鄰居吃,鄰居說捨不得把第一次煮筍的湯汁倒掉,要留著繼續煮湯喝,值得信賴推薦的好農友善環境竹筍。
我們也是第一次吃整個被嚇到,訝異怎麼會有這麼嫩的筍子!能吃到的消費者真的好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