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駛進屏東新園市區,一面面「紅豆餅」的旗幟飄揚地像是在為遊客引路,各店家主打著琳琅滿目的口感、風味,只為了吸引不同客群的饕客前來品嚐;烤爐上一顆顆冒著蒸煙的紅豆餅香氣四溢,原來馳名遠近的秘密,來自於內餡的「紅豆」!
紅豆重鎮,屏高兩地佔逾98%
根據111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屏東縣以3875公頃的紅豆種植面積位居全台之首,高雄市則以1153公頃排名第二,兩縣市佔逾98%,其中以屏東縣萬丹鄉最為有名。參考萬丹鄉農會資料記載,台灣紅豆早期零星種植於山區,直至民國五十年代,屏東縣在第二期稻作結束後開始種植紅豆,因台灣南部秋冬日照充足且土質肥沃,短短幾年之內,紅豆便成為屏東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水旱田輪作,紅豆秋作栽培經濟效益佳
「當季紅豆最好吃!」有鑑於春作、夏作種植紅豆容易造成植株生長不一致,豆粒較難顆顆飽滿且品質較差,大部分豆農選擇當季種植、當季採收,以發揮最高的經濟效益。
「種植期遇到下雨種籽容易腐爛,生長期則會因為泥土變緊實導致根系無法向外擴展。這裡(屏東新園)秋冬時雨水較少適合種植,台南以北就很少有人種植了。」暖心紅豆園主陳進村詳細解釋。事實上,紅豆不耐低溫與霜害,並且喜好生長於溫暖的氣候環境,結莢後至成熟期忌高溫多雨,南部地區的氣候條件恰好符合紅豆所需,農民便利用水旱田輪作的方式進行秋作栽培,一般選擇在中秋節後至國慶日前之間進行播種。
氣候炎熱薊馬侵襲,紅豆傳出農損災情
近年來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高溫的栽培環境導致病蟲害發生頻繁,陳進村剝開紅豆莢,將一顆顆明亮光滑的紅放入掌心並悠悠說道:「其實今年紅豆的收成少了至少三分之一呢!」有鑑於種植前期遭遇小犬秋颱與雨害攪局,導致紅豆根系發展不完全,再加上入冬後經歷長達兩個月的乾燥高溫引發薊馬暴增,南部各地皆有紅豆農民傳出農損災情。
暖心紅豆,無毒種植
然而,面對薊馬大肆侵襲,種植無毒紅豆已滿五年的陳進村肯定說道:「我的觀念是草要長就給它長,遇到蟲害就做好防治,只要塑造成它們不喜歡的環境就好。」紅豆採收必須等待葉片轉黃脫落,當八成以上的莢果乾燥時才能收穫,早期農民為了縮短工作期程,會使用化學藥劑加速葉子萎縮;陳進村卻選擇耗費更多的心力與成本,使用有機資材、酵素、液態肥料等環境友善的方式栽種,只希望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能一嚐來自屏東新園的無毒紅豆。
每年元旦過後,屏東萬丹鄉與新園鄉率先進入收穫期,看著採收機行經一株株黃褐色豆莢,紅豆大珠小珠一顆顆落下,豆農們百日以來的心血有了著落。圓小的紅豆在經過採收、去雜、拋光、篩選等多道繁瑣程序之後,最終留下光滑而圓潤的豆粒,陳進村驕傲地說道:「我會在紅豆拋光後再日曬一遍,多這一道工序,口感自然是更好吃!」原來日曬過程使得豆粒內部水分蒸散,除了有效防止潮濕發霉的情形發生,更保留紅豆本身香氣,扎實而綿密的口感便是暖心紅豆美味的關鍵!
參考資料
- 萬丹鄉農會。
- 聯利農業科技。紅豆作物栽培管理。
- 孫維揚、楊語芸(2023)。今年紅豆災情慘重,減產六成!降雨又高溫,花期全亂掉,農友:種愈多、賠愈多。上下游新聞。
- 林怡均、楊語芸(2023)。紅豆不是生南國?大紅豆不是紅豆!韓國竟有紅豆刀削麵!上下游新聞。
- 大享食育協會(2021)。從喜馬拉雅山到高屏溪,一次認識國產紅豆的歷史、育種與種植。
-
拾間專區|暖心紅豆 屏東新園NT$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