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2

18

2023

台圖咖啡,品一杯名為台灣的咖啡

熙來攘往的中山路,不下十五家的咖啡廳林立於這段僅2.8公里的要道上,連接著車站、市府一路到公園,這一杯也許是公務員一天的精神支柱、也許是遊客來訪的風味初嚐,手沖的香醇,正推行著這座城市日復一日的運轉。

Dsc 0497
手沖咖啡是許多客人每天早晨的必備飲品。

商業與市政混雜著咖啡豆香,「台灣圖書室」在整條大街上顯得格外特立獨行。這裡不是獨立書店、也非公立圖書館,而是一個提供公共閱讀與公民對話的空間,所屬的「台圖咖啡」就在大門的另一旁,咖啡香四溢在書頁之間,那彷彿像是把鉤子,鉤起了市民對地方的無限想像。

從閱讀,認識台灣這片土

走進台灣圖書室,木造的老屋內陳列著滿滿的書籍,多數來自創辦人張宏榮醫師的收藏,在當時本土文化意識初萌芽的年代,張醫師致力投入「台灣價值」與「在地性」的推廣,(1995年)在友人何嘉雄醫師的牙醫診所地下室中免費開放閱覽,目的是讓民眾不分身份都能共同關注這些從土地長出的議題。

Dsc 0511
質樸的木造環境,提供民眾免費閱讀相關書籍。

2015年,奠基於民主理念的深耕,任職陽明交通大學的蘇育德教授無償提供老屋空間,地方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也決定組織「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以下簡稱台圖)」,由張醫師的遺孀鄭書勉擔任理事長(現為協會榮譽理事長),延續著張醫師的期許,透過社會運動的參與,持續推動著台灣民主文化的發展。

返鄉後,咖啡成了社會行動的媒介

但議題的討論與閱讀在這個資訊便利的時代中仍屬生硬,鼓勵民眾前來參與尤屬不易,加上公共性的經營對於協會的行政支出必然是吃力的,因此在組織內的多方討論下,才有了「台圖咖啡」的出現。

Dsc 0454
台圖咖啡以行動攤車的形式營業於台圖大門旁。

「到今天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當時就只是一心想著身為理事能為協會貢獻些什麼。」台圖理事暨台圖咖啡的創辦人張欽智分享起返鄉前經歷,於國會從事助理的工作,在北部生活的幾年中參與過各種社會運動,也是在一次廢核行腳的行動上與台圖有了邂逅。

Dsc 0470
創辦人張欽智還身兼著新港「順風咖啡」的主理人角色。

後來回到家鄉民雄,延續大學期間培養的興趣成立品牌「無非咖啡」,除了全心鑽研咖啡的烘焙,也持續參與著地方的公共事務與文化發展,「大概是在彌補過去未曾好好認識家鄉的缺憾吧!」嘴裡雖喊著每一日的分身乏術,卻聽得出他那般對於地方的熱愛。

對話與累積,焙出台灣土地的風味

去年11月13日是台灣圖書室的週年,也是台圖咖啡正式開幕的日子,因著台圖的草根性,參考國產農作的命名,並貫徹創辦人張宏榮醫師的台灣價值,推出一款中深焙的配方豆「台榮13號」。對張欽智而言,把咖啡做好是基本,能以咖啡為媒介延伸,那才是台圖咖啡的價值。

Dsc 0486
台榮13號的風味,是厚實的焦香中帶著濃醇的尾韻。

但把咖啡「做好」又該如何去定義?張欽智說道:「對原物料的堅持是前提,後續要透過時間與經驗的積累,才能以烘焙技術去做分數的疊加。」在台圖,所謂的台灣價值或許是一個巨大且抽象的框架,沒有準確的樣貌,得透過民眾不斷的閱讀、對話乃至參與,才能一步步去形塑起所謂的「台灣」。

Dsc 0513
台灣圖書室最為一個社會議題發聲的平台。

「這幾年協會所參與的老戲院、老醫館或甚至最近『市民Bar』的活動,都是透過書本知識的力量去深耕在地的多元文化。」他提到,即使是循著咖啡香而來也無仿,這些行動尤其聚焦於嘉義市,便是期盼有更多市民能一起了解本土知識、文字對自身的重要性。

2020年底,由中世代的林詩涵接任理事長一職。牆上高掛的,是一大幅張宏榮醫師的畫像,上頭寫著:「少年人ê時代到了!」張醫師生前總愛如此叨念,那份對年輕人、對土地、對台灣的期許,似乎已開始在這座城市悄悄發酵。

Dsc 0476
台灣圖書室一隅。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