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9

30

2022

種下友善土地的因—蘇爸爸與他的芭樂孩子

「做不到,因地*當中應該先把那因種放下去。」日常法師*這麼說,四年來蘇爸爸(蘇憲璋)與妻子(黃妙燕)便也如此努力地在「蘇爸爸與他的芭樂孩子」果園中力行著。

蘇媽媽忙於將待成熟的芭樂套袋。

清晨的暖陽在樹梢間緩緩升起,一面摘下被害蟲侵擾的嫩葉,一面正透過耳機參與著福智師長的課程,那是蘇媽媽每天最歡喜的事,也是支持著她與先生這些年堅持下來的動力。無法像慣行農作的果園,隨手都是結實累累,好不容易在枝葉間翻找到一顆不算大的芭樂,咬下時的清脆,是所有努力換得的滿口甘甜。

*因地:原委;因由。佛教中菩薩未得佛果前的地位。
*日常法師:為福智僧團創辦人,以弘揚《菩提道次第廣論》著稱,以下稱作師父。

跟隨理念種植有機,眼前卻滿是阻礙

過去的蘇爸爸從事淋浴拉門的工作,為了照顧年邁失智的母親而選擇返鄉承接父親的土地務農,當時的蘇媽媽已學習廣論多年,因而向先生提出了有機耕作的想法,她提到:「其實會選擇有機也是希望能跟隨師父的理念,要先友善照顧土地,才能照顧更多人的健康。」但蘇爸爸的父親以慣行農法工作了一輩子,像是預知了後續的辛勞,也擔憂地唸著:「走上這條路是會餓死的。」

遭昆蟲所叮食的芭樂只能等待摘除。

果如其然,務農生手初入有機是備受挑戰,前兩年面對樹上的蟲咬及預熟成的爛果,一袋一袋扛著用貨車載去丟棄,完全只能以舉步維艱來形容。但夫妻倆卻未因此而卻步,師父友善大地的慈心理念是支撐他們不放棄的力量,蘇爸爸咬牙守護這片慈心果園,因為師父說:「做對的事就要堅持。」

靠智慧養土,讓土地重新呼吸

隔年在親友牽線下,有幸請到農藝系教授到果園指導,才頓時打醒了一直以來埋頭苦幹的兩人,他提到:「種樹必須從土地養起,因為過去幾十年以慣行栽種,土地在缺乏養分下,自然就種不出好的果實。」此時兩人才意識到,那便是師父所說,要利益更多人,得先照顧好腳下的土地。

蘇憲璋不斷從經驗中學習,才逐漸摸索出種植的方法。

插管餵食,為帝王芭樂孩子們「刷芽」

在不使用除草劑下,土地長時間受抑草蓆覆蓋,雖能有效抑制雜草增生,但因缺乏天然有機質,反而易造成土壤板結問題(土面硬化)。幾年下來,蘇爸爸逐漸摸索出與土地的共存之道,在芭樂樹周邊會插入幾支1.5公尺長「鼻胃管」,除了讓土地透氣,也讓植株能夠更完整吸收水分及有機肥,根系順著養分向下生長,樹木才能站得穩。

樹根周圍的孔洞都深達1.5公尺。

但所有的友善農作都逃避不了的病蟲害問題,同樣也困擾著夫妻倆,蘇媽媽手裡拿著牙刷,逐一將小芭樂上的芽蟲刷除,除了物理上的防治,蘇爸爸也笑說這些芭樂孩子吃得比自己還好,平時會用蘇力菌、苦楝精油、檸檬精油、竹醋液等有機資材防治,還曾經挑戰以養身雞蛋和高級葵花油自製「葵無露」噴灑,但仍是敵不過貪吃的害蟲們。

使用牙刷刷去芽蟲,放眼望去每天都有刷不完的芭樂。

知足得以常樂,起心動念即是下腳處

「為利有情*願成佛」是每每在課後皈依發心*時所念之句,但如此大願又何能得成就?夫妻倆深知,靠著有機栽培無法致富,可至少以目前而言,收入支撐得起下一批有機資材,除了本身健康獲得改善,也讓父親對有機改觀,開始參與起除草工作。綠繡眼和白頭翁願意連年來築巢,能夠透過芭樂造福更多有情,那便應該知足。

蘇爸爸推著推車,準備收成今日的成果。

夫妻倆深知步上有機路的不易,但彼此仍相信:只要肯發心,那就是好的開始。就如同師父所說:「在因地裡發這個心,會為這個因去準備條件,有一天我能力夠了,就能辦了。」蘇爸爸的芭樂園起心動念是為照顧更多人的健康,當咬下的每一口甘甜是來自友善土地的回報,從這一步起,便已種下成就的因。

*有情:即一切有心識、有感情、有見聞覺知之生命體。
*皈依發心:皈依為皈順、依靠,發心為發菩提心。
本文中所引用之註釋皆為字面之意,相關詮釋因不同教派略有差異。

延伸閱讀

悠然而自適,幼蘭師姐不老的農村日常
從泥巴到嘴巴,關於水果男子的綠色保育農園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