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4

22

2025

溫室栽培下的有機蘆筍,重溫兒時好滋味

作者/林欣諼

熟悉的罐裝蘆筍汁或許是許多人的童年,但仍無法完整呈現真正的蘆筍風味。 在品嘗天然的原味後,更能從那股沁涼的清爽中感受到純粹的清新甘甜,而蘆筍也因嫩莖的色澤分為白蘆筍、綠蘆筍及紫蘆筍,其風味也各有差異。

Dsc05002 1
細長而挺拔的蘆筍,不只鮮嫩多汁,更富含多種營養價值

從有機啟程,復興當地蘆筍產業

台灣在1960年代因蘆筍產量與外銷量高漲,曾被譽為「蘆筍王國」的美名,而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昌暉農場希望能重振這份天然的好滋味,用溫室與有機的栽種方式,在振興蘆筍產業的同時,也能保護土地。

Dsc04963 1
蘆筍的擬葉呈針狀,為主要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農場遵循自然農法,在不用藥且使用有機肥的栽種下,其實也遇到一些挑戰:「蘆筍是很重肥料的植物,而有機肥肥份較低,種出的蘆筍會比較纖細,但顧客多會選擇外型較粗的。所以目前我們有考慮改種另一種較粗的品種,口感差異不大,主要差在胖瘦粗度。」蔡婷婷無奈地說道。

Dsc04943 1
蔡婷婷一邊採收,一邊向我們講解種植的歷程

溫度成產量關鍵,白綠蘆筍各有別

蘆筍在溫控上也有很大的要求,在溫度較高的溫室內能夠有更好的產量。在收成上,蔡婷婷向我們分享:「蘆筍是夏天會生很快的作物,所以夏天會每天來採收,冬天的話就大約兩天收一次。」

Dsc04999 1
水分管理採用溝灌,為防止盤根裸露,會先施肥再進行中耕

除此之外,不同顏色的蘆筍在採收與風味上各有不同,白蘆筍是嫩莖還未突出地面就必須挖掘採收,當白蘆筍伸出地面後,吸收陽光形成葉綠素,就會變成綠蘆筍。

Dsc05057 1
白蘆筍需在凌晨三點來收成,避免照射到陽光

「市面上最常見的是味道較淡的綠蘆筍,而白蘆筍味道比較濃郁。」因風味不同,喜愛蘆筍的饕客多會選擇白蘆筍,但蔡婷婷也補充道:「白蘆筍比較費工所以相對種的人也比較少。綠蘆筍一分地約一個早上就能採收完,白蘆筍則要花上快一天才能收完。」

Dsc04916 1
農場中的綠蘆筍選用不留母株的方式,一長出來就直接收割

從田間到盤中,如何享用最佳風味?

修長的身形,前端筍尖被一片片緊密的三角形鱗片包裹,彷彿是大自然的一支畫筆。為品嘗到最佳風味,蔡婷婷向我們分享了幾個訣竅:「蘆筍冷藏過或存放過久,前端的部分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癟,可以把那一截切掉,或是泡水五到十分鐘讓它恢復脆度,再進行料理。」蘆筍賞味期限最好落在三到四天內,放的時間越久,蘆筍的纖維會逐漸增多,不僅口感會變差,吃起來也容易有股青草的苦味。

Dsc05096 1
蘆筍較老的纖維切掉後也能留著煮湯

在時代變遷下,越來越少人購買蘆筍,主要是因為不熟悉削皮的技巧,料理時覺得麻煩,因此蔡婷婷在採收後會將蘆筍進行挑選整理,消費者收到貨後即可清洗烹飪後食用,減輕負擔。從種植過程的悉心照護,到採收後的貼心服務,不僅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蘆筍產業的輝煌,也期盼透過有機種植,讓民眾能吃得安心,感受到來自這片土地的回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電子報

每週獲得文章精選及好物優惠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