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6

24

2023

山中家常味,分辨龍鬚菜、佛手瓜與過貓!

蔓延在山林裡的龍鬚菜,依循著土地的養分一路向遠方延伸,最終在樹梢上高掛果實,藉此宣告自己的獨當一面,而當我們靠近認識,才發現原來「龍鬚菜」與「佛手瓜」本是同根生!

直擊龍鬚菜與佛手瓜間的緊密關係

「如果要作為龍鬚菜食用,我們就是採摘它新芽的部位;如果要採收的是佛手瓜,則不能摘除嫩芽,要放著讓它長大。」農民柯溪財笑著說道,在起起伏伏的山林裡,為收成不同作物,特意將龍鬚菜與佛手瓜分區種植,是柯溪財的管理巧思,而在偌大的農田裡,還滋養著過貓、蓮霧、仙桃、苦瓜…等蔬果,悠走在山中的我們處處皆是驚喜。

Dsc 0671
龍鬚菜即為佛手瓜的嫩芽,然而結瓜後的葉子纖維粗硬不適合食用。
Dsc 0638
採摘嫩莖(末端約15-20公分)後,該處便不會生產佛手瓜。

龍鬚菜的正式名稱­-隼人瓜苗

根據110年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龍鬚菜的產量以花蓮縣位居第一,其次依序為南投縣、高雄市、嘉義縣等地區。正式名稱為「隼人瓜苗」的龍鬚菜,因捲曲的莖蔓如同龍的鬍鬚而得名,是台灣市場上相當重要的夏季蔬菜之一,主要產季落於每年的4-10月,喜好生長於溫度18-28度之間且雨水分布平均的地區。

「在這裡(中埔籐寮)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我們每個禮拜採收兩次呢!不過,採收龍鬚菜要趕在太陽升起前,不然很容易就會蔫去(台語發音:lian –khì枯萎之意)。」為了趕在六點半前送入市場,拂曉時分,戴著頭燈巡園的日常,早已融入柯溪財與柯朱織夫婦的作息裡,而清晨的露水濕潤了龍鬚菜,也為其提供良好的保鮮效果。

Dsc 0669 1
退休後,柯朱織(左)與柯溪財(右)夫婦於中埔籐寮種植龍鬚菜與其它蔬果。

畏懼豔陽,山林遮蔭提供宜居環境

看著綠油油的菜園裡出現了一抹黃,柯溪財說道:「這些是太陽曬傷的啦!它最害怕陽光。」高溫與長時間日照影響著龍鬚菜的生長,然而,山林遮蔭,為龍鬚菜打造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土地坡度,成了一座天然的排水系統,龍鬚菜得以在此肆意蔓延。

Dsc 0652
高溫與長時間日照會對龍鬚菜造成生長阻礙與植株黃化。

柯朱織走入田間,眼明手快地將一隻隻菜蟲揪出來,侃侃說道:「我們有空就會像這樣巡一巡菜園,它們被蟲咬到後就不會長大了,外觀也不好看。」有鑑於龍鬚菜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柯溪財與柯朱織夫婦種植過程中完全無噴灑農藥與化學肥料,用最天然的方式照料著健康而營養的龍鬚菜,並將山中的鮮甜和我們分享。

Dsc 0647
雖然龍鬚菜本身病蟲害較少,但在未噴灑農藥的菜田裡還是會有菜蟲來搗亂。

山中家常菜,簡易料理便能吃出在地鮮味

柯朱織熱情地將裝袋後的佛手瓜遞向我們,並分享著平時的家常好味。較為成熟的佛手瓜可用於燉煮,瓜中的鮮甜為湯底增添不少滋味,幼嫩的佛手瓜則可用於清炒,不論是加入肉絲、雞蛋,或者僅以蒜頭、辣椒調味皆相當美味。而龍鬚菜更是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的蔬菜之一,可用於清炒、川燙與涼拌,是餐桌上清脆爽口的消暑料理。

補充小知識-誰才是龍鬚菜?

龍鬚菜與過溝菜蕨(過貓)是山林中常見的野菜,因為兩者皆有捲曲的外觀而容易被民眾混淆,透過下方比較圖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下次到市場購買時,就可以更輕鬆的分辨!

對照圖
龍鬚菜與過溝菜蕨之比較圖。

參考資料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