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季更迭,鮮綠農場在不同季節中綻放著20到30種蔬果,年復一年,收成不曾間斷。
位於嘉義義竹的「鮮綠農場」佔地廣闊,農場裡孕育著各式各樣的蔬果。從翠綠的葉菜、辛辣的辣椒、爽脆的西洋芹,再到甜美的無花果,農場裡的每一片土地都充滿著生機。


「鮮」、「綠」農場-友善耕作安心蔬果
場主翁錦煌秉持著「新鮮」、「翠綠」的信念,致力於生產安心蔬果,三十年來他以友善栽種的方式耕耘這片土地。他深信,「休耕」是對土壤最好的保養方式。以葉菜類為例,傳統市場通常一年可種植11至12期,而他則選擇每年種植3至4期,這樣的方式不僅保持土壤的健康,也讓農作物能夠更加純粹與自然生長。


春雨接連而至,紅蘿蔔收成損失嚴重
然而,變化莫測的天氣,總是牽動著農產的收成。今年(114年)立春後,綿綿細雨紛至沓來,打亂了紅蘿蔔的採收時機。因為未能及時收穫,農場裡部分紅蘿蔔的根系遭受腐爛,農業災情損失的情況相當嚴重。兒子翁佳聖無奈地表示:「現在只能等待土地乾燥,再來進行紅蘿蔔的收成。」
在鮮綠農場,紅蘿蔔與地瓜是主要的農作物。翁錦煌幽默地說:「我們是一座綜合型農場,採用的可是懶人式管理法!因為種植品項繁多,即便有時候沒能完全照顧到每塊田地,也不必擔心完全沒收成。」種植單一作物可能會面臨滯銷風險,而選擇多樣化種植,既能豐富收成,也能有效分散風險,讓農場的運作更為穩健。這種懶人式管理法,反而讓翁錦煌擁有更多的餘裕與彈性,能從容應對市場的波動與挑戰。


追求無污染飲食,來自大自然純粹的氣息
小心翼翼地靠近田區,驅鳥警報器立刻發出尖銳的聲響。翁佳聖困擾地說:「一種下去,菜苗就被小鳥吃光了,真是讓人頭痛。」鮮綠農場堅持友善耕作,背後的目的是追求無污染的純淨飲食。即使這樣的方式收成產量不如慣行農法那麼豐盈,但它卻能保證每一口食物,都是來自大自然純粹的氣息。

輕步走進牛番茄園,藤蔓間穿插著甜椒的身影,這是鮮綠農場獨特的景致。翁錦煌堅定地說:「無論多麼優質的食材,都有它的壽命。因此,我們堅持當天採收、當天配送的經營模式,以直送最鮮嫩的蔬果!」日復一日,翁錦煌在田間來回穿梭,辛勤地張羅著農場間的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