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雄美濃小鎮的第一印象,不外乎便是路邊那傳統美味的客家粄條,一間間各有千秋,各自也都擁有不少人氣,但無論各店家擁有何等魅力,少不了的卻都是那經典而在地的必點菜色—炒水蓮。
一路追著水蓮的發展脈絡來到美濃湖(中正湖)畔,一畝畝的綠池面滿浮著圓葉與白花,水面下的婀娜多姿是當地農民的經濟來源、水面上的綠葉平台則是二級保育鳥類「凌波仙子」水雉棲息的一方天地,眼前寧靜的湖面是生態與生計的一切起點,支點的兩方依著水面起伏,波動也激起了在地無可取代的波光粼粼。
美濃湖裡的野菜,全台水蓮最大產地
「光是我們產銷班就種了三十幾甲,還逐年在增加!」美濃野蓮產銷班第18班班長,同時也是「李氏野蓮家」的負責人李煥生驕傲地說道。根據高雄市農業局表示,全台約九成以上野蓮其實都來自高雄美濃,在地種植面積逾兩百公頃,銷售量更居全台之冠。
屬於台灣原生種的野蓮(龍骨瓣莕菜)其實就是平時餐桌上常見的「水蓮」,過去在美濃湖大量繁殖生長,一年四季皆可見其身影,對於周邊居民而言,是在夏季缺菜時不可或缺的野菜。但在1970年代因為受畜牧業廢水影響,在水質優養化下一度瀕臨絕跡,後來一路經農民的馴化與繁殖後,才逐漸發展成現今的產業經濟規模。
水生植物繁殖力強,在收成後留下其葉,再次放入土中便又能開啟新一輪的生長,順著水面高度生長,水有多高、野蓮便能長多長。也許是風土得宜、也許是種植管理方法的差異,雖然農民也釐不清好品質的關鍵,但李班長仍自信地分享:「其他地方的野蓮口感會較『韌』,這裡的是真的又嫩又清脆。」近幾十年仰賴各方的投入與推廣,美濃產的野蓮儼然也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識別。
高勞力密集產業,水蓮清洗大不易
野蓮種植並不難,難的是後續的清洗工作。從採收到整理都要靠水的潤滑輔助,才能避免打結和斷裂,如同頭髮一樣,但雖說是脆弱,不認真搓洗也沒辦法真正去除雜質,清洗工作會直到確保大部分泥土不會被帶進包裝後,才敢賣給消費者,李班長也笑說:「比喻成洗髮太輕鬆,這應該是洗衣服的等級吧!」
眼前的野蓮一洗就是三十年,水塘中、洗池裡幾乎是移工與外籍配偶們忙碌的身影,高勞力密集的人工採收及清潔工作顯然在近年缺工的農村已成一大困境。但若論及國內野蓮產業至今會如此高度集中於美濃的原因之一,現況或許更多是依存於栽種面積、技術與勞力之間的供需。「也是得感謝野蓮一整年都能收成,不然怎麼付得起他們(農業移工)的薪水!」李班長那樣補充道。
在地共組護雉蓮盟,生產復育尋共生
而野蓮雖說是水生野草,但成長期間同樣得顧慮害蟲(水暝蛾)的侵擾,尤其在剛種下時,幾乎三天內就能讓整塘全軍覆沒,也因此在經濟規模生產下用藥防治成為必然,當然相對的,生態也會隨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李班長在權衡下,選擇在產銷履歷規範下安全用藥,除了保護消費者,也能降低對生態的危害。
2017年,鳥友劉孝伸與黃淑玫夫婦來到美濃租下一公頃窪地,邀集夥伴種下水雉繁殖所需的菱、芡、齒葉睡蓮等水生植物,復育水草豐美的濕地環境,成功讓水雉留「美」繁殖。2019年,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以下簡稱鳥會)與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為復育二級保育鳥類「水雉」,共同籌辦「美濃湖水雉復育園區」,現則由百位夥伴集資延續民間棲地的保育工作至今。
鳥會主任陳柏豪分享:「比起水雉,其實野蓮滅絕的風險更高,如何讓兩者甚至更廣的周邊生態能夠共存,是鳥會一直努力的方向。」水雉以水暝蛾為食,鄰近的野蓮田是牠們最直接的餐廳與育嬰房,生態友善的形象也成了安全生產的最佳代言。
鳥會志工聯手農民成立「護雉蓮盟」,除了共同巡守生態及推廣印有水雉鳥的野蓮包裝外,林務局也透過小額補助鼓勵農民暫緩收成,以促成水面上的鳥蛋順利孵化。但理想仍有實踐空間,於現實而言,復育工作所耽誤的收成仍是多數農民考量的重點,再者水雉覓食過程所拉扯的損害也是其一,在生態與生計間如何取得兩全共好的永續平衡,或許便能開啟「美濃野蓮」在市場上的嶄新道路。
參考資料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2022)。產履野蓮拓通路,智慧分裝神救援。https://agri.kcg.gov.tw/Ktaf/ActivitiesDetailC011100.aspx?Cond=eb9f4a81-1edc-41e4-9cf9-870faf64cc1d
農業部。野蓮(龍骨瓣莕菜)。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https://fae.moa.gov.tw/map/food_item.php?type=AS01&id=350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替凌波仙子多撐把傘-美濃湖水雉棲地珍珠串聯計畫。https://reurl.cc/bDbamX
陳柏豪。美濃野蓮、水雉與護雉蓮盟—吃野蓮,愛水雉,守護湖沼濕地。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https://curation.culture.tw/curation/public?id=1186
-
產地直送|李氏野蓮家野蓮 高雄美濃NT$ 615 – NT$ 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