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12

23

2022

玉米鮮甜的秘密,從產到銷處處是關鍵

隨手在田間折下一支白龍王,還不待回家炊煮,便已迫不及待放入口中大快朵頤,飽滿的玉米粒帶著豐沛鮮甜的水分,咬下的瞬間是甘蔗與牛奶的十足香氣在口中炸開。「遇米甜」的創辦人李清源自豪地說起這個來自北海道的甜玉米,天然清新的風味可是讓生吃比熟食更受人歡迎。

玉米用途分類說明。

相較年輕孩子喜歡的的甜玉米,許多牙口良好的長輩們更鍾愛帶有嚼勁糯玉米,清蒸烹煮能保留玉米的原始風味,粒粒分明、越嚼越香,扎實的飽足感是米食、麵食以外的澱粉好選擇。五彩甜糯玉米、水果玉米、牛奶玉米……,李清源的玉米田裡種植著各式品種,每一季會依照消費喜好與反應來調整下次的種植面積。

各式品種的玉米都有特定消費族群喜愛。

玉米好吃的秘訣,環環皆是關鍵

「這次比較甜喔!」、「上次怎麼比較小?」客人開箱後的第一反應往往像是期末考的成績單,與傳統交貨時優劣混雜只求重量不同,直覺性的回饋是完全假不了,因此品質與安全性就必須透過層層把關,李清源分享:「如此重要任務絕對必須交由細心的太太負責。」親自秤重後包裝出貨,在妻子劉曉薇同樣的審選規則下,才能保證每一支玉米都能粒粒飽滿。

李清源為小家庭所設計的三斤出貨箱。

而冷鏈也是玉米好吃的一大重點,剛收成的玉米帶有「田間熱」,尤其當成堆擺放時更容易讓溫度升高,碰上甜度高的水果玉米,薄皮的玉米粒會因發酵而褪甜,因此除了必須趕在清晨涼爽時採收,回到集貨場也得立刻進冷藏庫,才能避免玉米散失其自然的鮮甜。

妻子劉曉薇正在忙著將玉米秤重出貨。

「像我們幫玉米做產銷履歷的傻子不多啊!」李清源表示,傳統市場中的玉米其實並不屬於高經濟作物,驗證費用盡是成本,進到拍賣市場也不會因為貼了履歷貼紙就能換得更高價,因此很少農民願意花這筆錢;但當第一線面對的是消費者,這些安全保證就不再只是加分,而是成了必須。驗證、採收、儲藏、品管,一切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產地直送顧及品質與信譽,李清源與太太的堅持便是玉米好吃的重要關鍵。

從加工到生產,田間功夫一切從頭學起

與許多農二代不同,李清源的父親反而是從黃玉米粒的加工起家,當時適逢工業崛起,玉米粒的加工出口是大勢,後來因為周邊住宅區快速興建,加上食安衛生等議題逐漸受重視,面對廠房的更新成本下,才決定讓機器停止運轉。而父親真正踏進田間,是直至李清源35歲返鄉後,才實地體驗了拿鋤頭的滋味,李清源笑說:「說實話父親還真沒有我會種。」加工與種植畢竟還是兩回事,一切還是得從零開始。

停止運作的玉米粒脫粒設備。

一路探索,至今除了1.4公頃的自耕面積,平時也會配合著「千歲團」協助其他老農進行代耕、代採的工作,說起這群高齡女性長輩所組成的採收隊,李清源是無比的敬佩:「她們在搬運機前俐落的採收,那個手速對年輕工而言根本望塵莫及。」但長輩終會凋零,對於支支都必須人工採收的玉米而言,每年能參與採收的人力逐漸減少,缺工問題是迫在眉睫。

人工快刀採收後的玉米田殘枝。

田間的雜草隨風搖曳,少去了刺鼻的農藥味,卻時常換得家中長輩的碎念,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會認為玉米的蟲害嚴重,農藥勢必會很多,李清源以現採現吃闢除了猜疑,鮮甜的味覺在口中炸開,安全收成的範圍內或許仍會遭許多蟲子啃食,但順著時節採收,在與土地共生息下才能遇得玉米真正的「甜」。

玉米粒授粉小知識

一束束玉米鬚其實是玉米的雌蕊,等待著植株上的雄蕊花粉落下授粉,每一根玉米鬚在成功授粉後會長成一顆顆飽滿的玉米粒。因此有時玉米最頂端會有缺粒的狀況並非是人為影響,而是剛好生長期來不及授粉,或是遭逢季風、颱風等因素,才會導致授粉不全的情況產生。

參考資料

林怡均(2021)。【玉米圖鑑】。上下游。https://reurl.cc/X59GjM
行政院農委會(2011)。農業主題館-玉米。https://reurl.cc/DX8j5N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