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9

23

2022

青年從農創立品牌,「遇筍筍」生產無毒紅鬚玉米筍

嘉彌與偉豪俐落地走進園區,穿行於一叢叢高達三公尺的玉米筍植株,而飄揚花粉灑落在陽光的光影下。去年畢業於嘉義大學農藝系的嘉彌與偉豪,在疫情嚴峻之下選擇創立「遇筍筍」的品牌,決心延續所學投入農業第一線。

紅鬚玉米筍植株可高達三公尺,而每一植株產量約2-3根。

向專業職人學習,理論與實務交叉比對

經過大學教育的洗禮,厚實的理論基礎確實有助於踏入農業,在面對專業術語、相關知識,以及資源管道上皆能快速上手。「我們的語言是相通的,再加上求學期間累積許多人脈,遇到問題還可以請教學長、學姊、教授,只需要去喝個茶、聊個天。」嘉彌與偉豪打趣地說。

然而,將理論與實務攤開來交叉比對,其中的限制與差異首當其衝。「後來發現理論基礎累積足夠後,還是得向農人學習,因為在學期間種植面積很小,真正接觸實務後,才知道許多地方需要調整。」幸運的是偉豪阿公不吝嗇傳承自身經驗,讓兩位年輕人在從農路上,有一份可靠而安定的後盾。

嘉彌穿行於一叢叢玉米筍植株,採收當日最新鮮的紅鬚玉米筍。
偉豪正梳理園區,除去過高的葉子讓田間作業更有效率。

倚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投入農業

「我們讀書時期種過香蕉、南瓜、玉米,還有五花八門的葉菜類,就是沒有接觸過玉米筍。」嘉彌笑著說道。因緣際會之下,紅鬚玉米筍成了他們創立品牌的首要作物,兩人帶著對農業的想像,一起踏進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領域。

原為台中人的嘉彌選擇和偉豪來到雲林元長務農,當左鄰右舍說著陌生的閩南語,起初還得費一點心力轉譯與理解,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著,便逐漸習慣村莊裡的生活步調。「雖然家人都覺得我不務正業,但玉米筍還是吃得很開心,這就是口嫌體正直吧!」兩個人倚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全心投入照料紅鬚玉米筍的日常裡。

紅鬚玉米筍為種植玉米筍的專門品種,相較於白鬚品種口感更為鮮甜清脆。

田間作業使用有機資材,保護消費者與生產者

當種子播入土中,就像是期盼孩子長大的父母,得時時刻刻心繫著他們。「種植玉米筍不太需要農藥,而且我們都很害怕農藥。」嘉彌與偉豪異口同聲地說道。

為了實踐友善耕作的目標,遇筍筍使用有機資材種植,以苦楝油、蘇力菌、矽藻土防治害蟲,即使成效有限又耗費人力,他們卻深信友善環境,是善待人體最好的方式。面對害蟲侵擾,嘉彌與偉豪更豁達地認為:「就讓他吃吧!噴灑農藥對人體不好,所以我們都很隨意,只要想著下一批再賺回來就好。」

嘉彌與偉豪一邊修剪玉米筍的尾端,一邊檢查品質是否合格。

生命的韌性,用專業灌溉土地

逶迤於鄉間小路,感受著秋天的微風從身旁靠近而又離開,「阿公很開心我們回來,家裡多了兩個人陪伴,而且能夠傳承這些技術,我覺得很好。」嘉彌爽朗的說著。畢業後創立農村品牌,從生產走到銷售,兩個人耕耘著約莫四分大的土地,將自身專業也灌溉於此。

嘉彌與偉豪每日安排農事進度,依序照料位於雲林元長的三處玉米筍田。

即使風雨來襲,玉米筍植株也會透過氣生根的力量再次站起,偉豪提及:「其實在種植之前,我們也不曉得它這麼具有韌性,很多時候我們也以為要撐不住了,但它都還好好的在這裡。」或許這份韌性更象徵著「遇筍筍」的經營精神,在嘉彌與偉豪的堅持下,勇敢地面對一切未知。

新鮮的紅鬚玉米筍口感清脆香甜,燙熟後沾撒玫瑰鹽便十分美味。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