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屬葫蘆科,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外皮凹凸不平,表皮隆起的顆粒有如癩蛤蟆的外觀,另有錦荔枝、涼瓜等稱號。根據農業統計年報顯示,嘉義縣109年苦瓜年產量達2454公噸,僅次於屏東縣、高雄市與彰化縣。其中,嘉義縣就屬布袋地區栽種最多苦瓜,其出產的「水晶苦瓜」更在各大通路嶄露頭角。
接連幾天大雨,讓網室裡的採果作業變得急迫,瓜農冒著雨勢迅速將成熟的水晶苦瓜摘下。苦瓜沉甸甸地掛在瓜棚上,藤蔓努力拉著飽滿的果實,未到最後一刻不敢鬆手,深怕一個失神便直墜而下。宏展農場負責人溫偉毅說道:「苦瓜從授粉到成熟只需要十五天的時間。」短短兩星期內,剛出世的小苦瓜將土地精華與農民的心血轉化成養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長茁壯。
從瓜農日常認識苦瓜的成長歷程
在布袋地區,種植苦瓜的時機落在十二月底至一月初,歷程包括整地、作畦、搭棚、拉網、整平、覆蓆、種植、施肥、整蔓、授粉、套袋。產季則一路從清明節前後採收至六、七月止,緊接著瓜農會在一週之內根除雜枝、種植新苗,等待下一季收成。溫偉毅詳細地介紹:「七月種植的苦瓜在九月開始採收,十一月中旬產季結束後,農民會先養地以接續新的循環,苦瓜農一年的行程大致如此。」
不過,面對詭譎多變的氣候環境,適當調整工作步調是必須的。「近年來颱風延後,進而影響栽種作業,今年調整至二月四日才種植第一批苦瓜。」溫偉毅除了策略性的調整種植時間,以錯開產季創造市場價值之外,更推算生長期程,避免採收時遇到颱風肆虐。
「布」苦苦瓜的秘密,土壤中的鹽是關鍵
苦瓜的成長歷程繁瑣卻充實,但大多數的民眾似乎不太領情,光是聽到「苦」字就深鎖眉頭,害怕澀苦的滋味停留舌尖,久久無法消散。然而,宏展農場生產的一款「布苦苦瓜」,卻成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眾人紛紛前來探察,究竟不苦的苦瓜是什麼風味?
布袋是一座臨海的小鎮,因土壤中含鹽量高,再加上氣候得宜,為瓜類蔬菜打造適合的生長環境。溫偉毅提到:「吃西瓜時加點鹽,可以襯托出西瓜的甜,那苦瓜生長在含有鹽分的土壤中,自然也會多一分甘甜。」他選擇種植以蘋果苦瓜與白玉苦瓜雜交而成的水晶苦瓜,除了擁有爽脆口感、鮮甜滋味且水潤多汁之外,也顧及了產量優勢。最後,取用諧音布袋的「布」,為布苦苦瓜打響知名度。
挑選苦瓜不踩雷,妥善料理不怕苦
事實上,苦瓜品種眾多,依照果皮顏色、外觀、果皮瘤狀突起(鱗目)分類,目前有白苦瓜(白玉苦瓜、蘋果苦瓜)、大青苦瓜(珍珠苦瓜)、粉青苦瓜、山苦瓜等四大類。苦味程度不同,消費者可以觀察自己的喜好購買,只要深入認識、妥善處理,其實苦瓜也是相當受歡迎的瓜類蔬菜呢!
對於害怕吃苦的朋友,溫偉毅也不藏私地分享,挑選苦瓜時可以觀察果實表皮,若是顆粒越大越膨,苦味較低,表皮越白則肉質較為細緻。選果時注意這些細節,就可以料理出鮮甜的苦瓜佳餚。
參考資料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9年農業統計年報。
- 黃祥益(2017)。苦瓜栽培種類簡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拾間專區|白玉茶|苦瓜茶|宏展農場NT$ 40 – NT$ 290
-
產地直送|宏展農場布苦苦瓜 嘉義布袋NT$ 350 – NT$ 1,200
-
拾間專區|白玉酥|白玉酥禮盒|宏展農場NT$ 150 – NT$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