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金輝是菜脯里最年輕的青農,30歲的他曾經也懷著夢想北漂打拼,每天太陽還未昇起,就必須在菜市場的豬肉攤忙進忙出。在台北,相較於南部就業市場,收入已算相當優渥,就業福利也相對良好,但生活中的緊促步伐加上一週只有週一休市能獲得的短暫休息,在假期與好友們錯開的狀態下,讓他少了許多社交娛樂的機會。日子裡彷彿只剩下工作,長時間下來自然讓身心感到疲勞,雖然口袋是滿的,但無形的壓力也讓人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好像自己的努力都只是為了生存,而非生活。
每天喘不過氣的日子像一條拉的緊繃的線,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即使台北的收入與便利讓人流連,但既然未來沒有要長時間定居,那不如就早點回家務農更顯踏實。於是僅僅半年時間,他就決定從高樓林立的台北回到一眼望去只有農田與老人的家鄉,「布袋」。
農村缺少發展機會,還是自己畫地自限?
雖然返鄉務農所需承擔的風險與壓力不亞於都市,但至少要種什麼、什麼時候種都是取決於自己。鄉下的樸實生活因為配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多了更多能與附近鄰居好友泡茶、聊天的機會,莊金輝就說到:「農村的生活環境是這樣沒錯,但我們是年輕人,不一定要屈就於既有,誰說在鄉下就必須八點熄燈?」從小就喜歡「斜槓」打工的他,在各行各業中累積不少好友與人脈,農閒期間,比起在家休息,他更喜歡四處兼差,從裝修冷氣到田園採果,只要是機會都願意嘗試,能在工作中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對他來說更是有趣的。「我雖然居住在鄉下,但我不能把自己侷限在這裡。」他認為,這個時代的交通、科技發達已不如過往封閉,居住地點並不全然等於社交或工作空間,即使身在農村,也不必畫地自限。
傳統農業翻身,斜槓經驗成了最大助力
返鄉後為避免傳統農作收成總是受制於盤商,莊金輝挑戰從生產跨足零售,除了到市場擺攤販賣自家農產品,也開始嘗試採收家門前茂密的果樹,創立品牌「益源桑葚」,將親手熬煮的桑葚汁進行包裝升級,靠著不斷嘗試及積極曝光,在傳統市場、廟會擺攤,甚至連在文創市集都能看見他努力叫賣的身影。創立品牌的路是辛苦的,雖磕磕碰碰但卻甘之如飴,因為有著過去斜槓所累積的經驗與人脈,親友的相助讓莊金輝走得相對順利許多,邊走邊滾動修正,一路學習並挑戰創新,「益源桑葚」在今年也順利邁入了第四年,消費者的累積與產品的好評是他在農村繼續堅持下去的最大力量。
當問到是否後悔離開熱鬧的台北,他反而一臉慶幸地告訴我們:「要不是選擇返鄉,也許一輩子也猜不到自己能成為一個品牌的老闆。」我們想要拾起的生活,或許回歸山海,能夠踩得更顯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