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又一場的滂沱大雨,砸落了一顆顆即將熟成的果實,連帶剝奪了一隻隻白蝦成長的機會。它們有的龜裂、有的淹沒、有的甚至來不及長大…農漁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面對詭譎多變的氣候與環境,我們實在難以預測災情對農業造成的損失。
五月下旬農損嚴重,苗栗、嘉義、台南佔據六成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報告顯示,111年5月下旬豪雨農業災情截至6月2日17時止,農業產物估計損失6949萬元,已嚴重影響農民的收成產量。其中,統計不同地區的損失情況,以下述三個縣市最為嚴重,包括苗栗縣損失2384萬元(34%)、嘉義縣損失1095萬元(16%),以及台南市損失809萬元(12%)。
受損農作物眾多,嘉義荔枝產量不及四成
台灣進入梅雨季後,連日豪雨成災,讓許多農民苦不堪言。統計資料指出,當期前五大受損農作物分別為棗、西瓜、毛豆、牧草,以及紅龍果。第一線農民真切地反應,相比於去年同時間的收成產量,紅肉李、荔枝、龍眼、芒果等作物皆有著顯著差異。位於嘉義的荔枝農林健全無奈地說道:「今年因為氣候影響,除了紅毛丹沒有生長之外,荔枝、龍眼的產量也相當不佳。」
「其實產量好的時候不用這麼費工,整株採下來不會有過多的樹葉與雜枝。」林健全忙碌地整理剛採下的荔枝果實,為其挑除雜枝、樹葉,原來繁瑣的梳理程序,也跟產量銳減息息相關。眼看著不到四成的荔枝產量,農友們即使感到痛心,也只能逆來順受,自行轉換銷售模式,以自產自銷的方式增加獲利空間。
豪雨導致紅肉李產量驟減,市場取得不易
當我們將場景換到嘉義梅山,李子農邱芳全有著同樣的煩惱,也面臨著農業災情損失的處境。「紅肉李的產量僅剩下兩成,以前要等到長滿果實的植株垂下來之後,再進行梳果動作,但今年都不用了,甚至還找不太到(果實)呢!」媳婦鄭曉靜苦笑地說道。
霪雨霏霏的春天為大地降了溫,雨水本該是萬物生長條件中的必需品,然而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鄭曉靜解釋:「去年雨下得少,芒果產量很好,但今年三、四月剛好遇到大雨,紅肉李、龍眼、芒果等作物也就收成的少。」
因為作物的特性不盡相同,每年受損失的品種也具有差異。舉例來說,在芒果開花時遭逢下雨,便會導致授粉不完全,進而影響產量,而對於產期相近的水果來說,當年的收成情形大抵相同。反之,今年降雨量多,柑橘類作物便生長較佳。
暴雨豔陽極端變化,白蝦成長困難重重
事實上,極端氣候不僅影響農作物生長,對養殖業來說更是如此,位在嘉義東石的五支龍水產同樣深受其擾。「今年直到5月份的氣溫皆比往常低,蝦子成長速度緩慢,除了雨水偏多之外,還需要面對下雨後又馬上出太陽的氣候環境。」吳偲蓉無奈地解釋。
參考其他養殖戶的產量,過去一天可以收成六、七十斤的養殖範圍,今年卻僅剩下二十斤。在肥料、飼料皆上漲的情況下,農漁民還得獨自對抗喜怒無常的氣候,著實是不小的負擔。
農漁民的日常裡總有天氣作祟的影子,變化莫測的它牽動著農產與漁產的收成,對於消費者來說更是息息相關。我們能直接感受到物價的高低波動,也會意識到某一年的部分品項似乎較難取得,就彷彿有一個隱形機制存在著,將農漁民、市場與消費者緊密靠攏。
當一年又一年的農業災情持續發生著,或許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得多花一點時間認識與理解,一同傾聽生產者在土地上耕耘的故事。當然,也可以透過消費行動的方式,來支持他們細心照料的辛勞。
參考資料
- 111年6月上旬霪雨農業災情報告
- 111年5月下旬豪雨農業災情報告
- 111年5月中旬霪雨農業災情報告
- 111年3月下旬霪雨農業災情報告
- 111年2月寒流等農業災情報告
- 111年1月雨害農業災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