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將「臺灣藜」與「進口藜麥」混淆,然而,早在民國九十七年,研究便已確認臺灣藜為臺灣特有植物,並且正名為「臺灣藜」!
別混淆!臺灣藜與進口藜麥不一樣
臺灣藜俗稱紅藜、赤藜,具有「穀類紅寶石」的美譽,與進口紅藜麥都是屬於藜屬作物。臺灣紅藜目前多分布於臺東縣各地,常見栽培地區包括臺東市、太麻里鄉、大武鄉、金峰鄉及達仁鄉等地區,外觀顏色呈現鮮豔的紅色、黃色、橘紅色、紅紫色等多種色彩,煮熟後口感偏軟;而進口紅藜麥主要產自南美洲,顆粒較大,外觀顏色呈暗紅色,口感偏硬。
紅藜作為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糧食作物之一,主要用於釀造酒麴,因此與小米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羅連勳分享:「紅藜鮮豔的外表具有驅鳥的效果,早期經常被種植在小米旁邊,形成一種常見的農作模式。」除此之外,因紅藜鮮豔的色彩與優美的外觀,也經常被原住民族製作為頭飾或家中裝飾使用。

紅藜怎麼煮?紅藜料理推薦
紅藜除了可搭配米飯或麵包食用,還有許多紅藜食譜值得一試。例如紅藜蒸蛋、紅藜沙拉,或是結合毛豆與豆腐的紅藜涼拌小菜等,不僅營養價值豐富,也為口感增添層次與美味。
由於紅藜中含有皂素,若未徹底清洗即下鍋烹煮,容易產生苦味,影響口感。羅連勳建議,可使用細篩網將紅藜置於水龍頭下反覆沖洗,即可安心料理。他也分享了一個簡單的食用方式:先以熱水沖泡紅藜約一分鐘,製成香氣淡雅的紅藜茶後,再將濾出的紅藜渣與白飯一同烹煮,不僅保留營養,更完整展現了紅藜的價值。

黑牛友善農場的日曬紅藜
坐落於花蓮光復的黑牛友善農場,羅連勳悉心栽種著一小片紅藜田。每當紅藜進入產季,結穗飽滿、色澤鮮豔的穗粒便點綴著農場。羅連勳笑說:「一般紅藜有秋作和春作,不過遇到病蟲害時,偶爾也會變成『沒作』啦!」羅連勳割下一整穗紅藜,並將其整齊平舖於黑網上進行日曬,他認為天然日曬與機器烘乾的最大差別在於香氣,陽光會為臺灣藜留下最純粹的氣息。

羅連勳認為:「瞭解國內外的種植方式具有差異性,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市場。」體認到國外大規模栽種與臺灣小規模種植的現實差異,羅連勳選擇以小量多元且自然友善的方式經營農場,一年四季隨著萬物的作息忙碌著。

走進黑牛友善農場,炙熱的陽光灑落在大地上,映照得土地熠熠生輝。田間種植著臺灣藜、本土苦茶籽、芝麻、葛鬱金等多樣作物,羅連勳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細心灌溉每一寸土地,堅持在種植過程不使用除草劑與化學藥劑,只為守住自然最純粹的模樣。
參考資料
-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認識臺灣藜
- 趙雲洋(2024)。穀物紅寶石-臺灣藜研究與應用。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推薦商品
-
拾間專區|日曬紅藜|黑牛友善農場|花蓮光復
NT$ 250原始價格:NT$ 250。NT$ 200目前價格:NT$ 200。 -
拾間專區|乾燥洛神花|洛神乾|黑牛友善農場|花蓮光復
NT$ 100原始價格:NT$ 100。NT$ 95目前價格:NT$ 95。 -
拾間專區|黑芝麻粒|黑牛友善農場|花蓮光復
NT$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