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埔半山的景靜得剛剛好,檳榔樹、李子樹、桃子樹,一一站立著,茂盛、端正,有種說不上來的秩序感,像老家過節排好的碗筷,說不上華麗,但乾淨且得體。走訪那天霧像午後茶前的一層紗, 雲層低低的,像沒烘乾的棉被,帶點慵懶的重量。
這裡是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的籐寮聚落,沈家兩兄弟滿懷熱情,帶著我們介紹家裡的農場,以及神祕的「樹上黃金」。

籐寮聚落—逐水而居,也是一種踏實
帶領我們介紹籐寮13農場的是沈家沈郡曦、沈郡豪兩兄弟。這裡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籐寮山上,當地水源匱乏,最早的居民逐水而居,落腳在了如今的區域。此地發展較緩,自來水路無法到達,只能依靠山泉和溪水,有時甚至需要人力汲取。他們笑著說,到他們高中以前甚至沒有網路。
兄弟倆的父親沈志強曾從事茶產業,後因當地盛行種植檳榔,便也投入檳榔種植。近年則因緣際會,開始種植如黃蟬李等其他作物,兄弟倆平日皆在外地工作,卻會抽空回家幫忙,雖然種的出色,管理上卻有困難之處。

陽光暈染過的果實—黃蟬李
沈家兄弟種植的作物當中,黃蟬李有著重大份量。黃產李,是一種屬於後熟型的李子,採收期非常短,約落在五月份,能夠採收的時間只有三週。一年的辛勞照護,就是為了這三週。
黃蟬李生長至六至七分熟時最適合採收,採後需再放兩三天至一週熟成。然而黃蟬李果皮較厚,若遇蟲害,初期於外表並不易察覺,若遭果蠅叮咬,還會產生黑點,影響品質與賣相。長得太熟也不行,優美的金黃外表不只吸引顧客的眼球,同樣會吸引鳥類啄食。 因此適時採收尤為重要,待果實變黃後才能冷藏,否則會過於酸澀,影響口感。

枝頭的重,不只是果實,也是農人的細心
黃蟬李富含豐富影養價值,口感酸甜,是許多人奉為「樹上的黃金」的珍寶。只是這樣好的李子卻不好種植,需要農人一年辛勤的照護。
首先,黃蟬李需水量大,但藤寮缺水的情形並不利於李子生長,同時,忽冷忽熱的天氣也會影響生長和產量。
同時,黃金李與桃樹屬性類似,易罹患病蟲害。若樹枝染病,其會分泌膠狀黏稠物並使樹枝變得脆弱,若不及時修剪,病情很快便會蔓延。而樹幹若遭蟲蛀,其內部會變得空心,最終因負荷不了自身重量而斷裂。
接著,果蠅危害集中於果實初生與臨近採收兩階段,在採收期前後尤費人力關照,在管理巡視上不是一件容易事。
最後,在採收後需馬上施肥,否則樹木會為求生存自顧長高而不結果,在產量下降的同時,會因樹枝不夠堅固而被風折斷。
也就是說,為了這三週的採收,農人需花費一整年心力,方方面面照顧,才能順利結出「黃金」。

轉作的路—說起來容易,走起來難
近年政府推行檳榔轉作「廢園政策」,卻是當地許多農民正面的問題。當地盛行種植檳榔已久,無論採收或是市場需求都較穩定,突然的轉作,馬上就會面對到生計的現實問題。
籐寮13農場也面臨這樣的情況,近年除了原有種植檳榔和黃蟬李,也種著咖啡豆以及水蜜桃等其他作物,以多樣性栽培分散轉作的風險,尤其蟲害防治不易,也減少相互傳染的機會。
唯獨黃蟬李本身種植就已不易,再加上位處山坡地,管理上更是難上加難。沈家兄弟以自己的本事和辛勞照看這一片園地,能種出如此產量實屬不易。
若對這些黃金似的果實有了些好奇,不妨趕在產季親自品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