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農曆新年,棗子有其重要的象徵意義。棗和「找」讀音相似,有著「棗到幸福」、「棗到甜蜜」的祝福之意,翠綠的外觀加上清甜的滋味,皮薄多汁的口感無論在年節送禮或家庭自用都深受消費者喜愛。
50年人生,「棗」到好結果
從國道一路往山區前行,一棵棵棗樹布滿沿途。根據民國112年農業部統計,全台棗子年收量約30,895公噸,高雄市就佔13,351公噸,其中收成量第一的燕巢區甚至高達5,019公噸,佔比全國16%以上,為國內最大的棗子產區。
高雄地區的蜜棗通常會在農曆六月中開花,若是天氣穩定,從開花到著果都會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接著歷經三個半月至四個月的生長期,直到農曆十月底「小雪」開始第一批採果。當天氣越冷時,棗子成長期雖然會被拉長,但相對也會較大顆。
「棗」味手帖—光澤果實品種各不同
走進後荷棗園裡,地面鬆軟的土壤充滿著彈性,1.5公頃的土地上種植著將近500棵棗樹,每一棵都是仰賴果園主人陳慶賢長年細心的看顧才長成。今年高齡73歲的他,有著將近50年的種植經驗,他分享:「一棵果樹正常會有將近100公斤的產量,每年家中至少都是3.5萬公斤的收成,每一顆棗子表面的光澤是最美味的象徵。」
本年度果園中的棗子大致可分為5個品種,其中以「雪麗(台農13號)」最早收成;而「珍愛(高雄12號)」則因果實碩大,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在果園中種植最多,也是在今年秋颱肆虐下,倖存產量較佳的品種。透過嫁接管理生長,仰賴著各個品種生長期的不同,才能在有限人力下配合過年前、後時程分批採收。
「大風吹,蜜棗落。」減產下卻仍堅持
「三日風、兩日雨。」今年多變的氣候讓陳慶賢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在花期遇上了豪雨,高雄地區更是接連幾個颱風的重災區,落果量無以計數。「看著開花已兩個月,但著果率也才近三至四成;好不容易著果了颱風又來,果實表皮都被刮『花』了。」陳慶賢說道,光是收成期就整整延遲了一個月,過去最慘經驗至少都還有2.5萬公斤,今年能有多少收成都難以預知。
授粉後不噴灑藥物,是陳慶賢數十年來的堅持,草生管理除了落實產銷履歷的驗證,安全的好品質也在2023、2024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國棗優質管理果園評鑑-果品優選獎」的殊榮。他分享:「農藥還真的不能亂用,我們每天在果園裡吸的一定比客人吃的多,像我這種愛邊採邊吃的更不能亂來。」面對今年收成減少,卻仍得承擔蟲害的損失,句句都透露出理想與現實間的拉拔與無奈。
為了讓更多人能品嘗到燕巢棗子的美味,陳慶賢在今年減產下卻仍堅持平價販售。看著眼前一顆顆的綠寶石,密度雖無以往滿載,但其翡翠綠的色澤在陽光下卻仍閃閃動人,在這冬季傳遞著特有的幸福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