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綠油油隨風搖曳,負責採種的農會代表侯進財正在孕育著明年度第一期作準備分配給農民夥伴的毛豆種籽。「高雄13號─綠水晶」是去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新品種,相較於目前大宗生產外銷的「高雄9號─綠晶」,耐病、抗寒的能力更佳,植株上因增加了一節(莖上枝枒),產量足足可多出一成,此優良品種也被視為是外銷的潛力之星。
親屬關係大解密,你所不知道的朴子毛豆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黑豆、黃豆,甚至作為天然綠肥的青皮豆,都是同科同種的大豆(學名:Glycine max),僅因品系及成熟度不同而有所差異,而我們日常所食用的毛豆即是大豆(黃豆)八分熟時所採收的鮮豆莢,其營養及經濟價值極高,據統計,2019年光毛豆外銷產值就高達新台幣26億元,可謂正港「台灣綠金」。
身為「雜糧故鄉」的嘉義縣朴子市,也是以冷凍毛豆著名的「禎祥食品」所在地,全市毛豆契作面積佔50甲以上,負責召集在地農民栽種毛豆的侯進財,每到播種期就會成為契作公司的窗口,由他媒合農民並配送一袋袋的毛豆種籽至農民的田間,他向我們說明道:「嘉義縣朴子市及六腳鄉在台19線以西因為種植大面積硬質玉米,容易讓其他作物遭受蛾類、蟎類等蟲害侵襲,敏感的毛豆莢只要稍微被咬過,經電腦篩選下就容易被淘汰。」
鳥害、雨害,農民收成總得看天吃飯
聊到種植時所遭遇的挑戰,農民侯淵銘也分享到:「通常毛豆種籽種下後約三日可發芽,這時最怕就是斑鳩、野鴿等鳥類看見綠芽冒出就連根拔起將種籽吃掉。」因為種植面積廣,即使使用沖天炮或各種驅鳥妙方,都無法有效顧及全盤,時常是趕跑後五分鐘又是成群的鳥返回原地繼續啄食,因此農民大多也只能無奈放任他們在田間大快朵頤。
而對於農民最無力招架的挑戰無非是雨水問題,毛豆在開花與剛結豆莢時最怕遇到颳風下雨,當尚未成熟的豆莢因為風雨搖擺而互相擦撞,表皮就會因為「ㄎㄟˊ枝」而刮傷,尤其在採收時節,雲林、嘉義栽種區域碰上五月梅雨季的機會極高,此時土壤濕軟不僅採收困難增加,影響的收成量甚至會減少高達30%以上。農民面對氣候因素無可抗力,配合著作物的生成,為了不辜負一整期的心血,即使得冒著風雨也只能連日採收。
嚴格把關,價值自然被看見
毛豆不只是外表需要精心照顧,與農民契作的公司在種植過程也會派專人至田間巡視與紀錄,並且仔細針對每一塊田進行農藥殘留檢驗,如此嚴格的把關,都是為了在激烈的外銷市場中有效提高競爭力,尤其出口至日本,食品安全標準甚高,台灣因為謹守規範且維持穩定品質,相較於東南亞國家更嚴格控管農藥安全使用量,因此即使售價高於他國,仍能在國際綠金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堅持優良品質,維持穩定生產,不必刻意削價競爭,好的東西自然會有懂它的人出現」那是毛豆精神,更是台灣農業產銷必須更為重視的生存價值。
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9年)。毛豆。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