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2

2025

把山風吹上桌:刺蔥的香氣與故事

刺蔥,山裡的老鄰居

刺蔥這名字,也許你聽說過,卻不曾真正認識它。靠近一聞,也許更熟悉卻又陌生,若非得精確描述,大概能就是一想到山——便會浮現的那種味道。

刺蔥,也叫食茱萸、紅刺蔥、鳥不踏。產自東亞山林,和跟柑橘、花椒有些關係。在台灣,刺蔥多生長在中低海拔山區。原住民會把山上的苗挖回家種在廚房邊,燒菜時一轉身,便可摘下幾片嫩葉下鍋,因此既是野菜,也是家門口的老鄰居。冬天一冷,它便把葉子收起來,等到暖意回來,再慢慢長葉開花,四季分明。

在許多原住民料理中,刺蔥都是必不可少的靈魂調料。它同時還富含營養,今天就來認識這陌生又熟悉的植物吧。

Dsc08599
乾燥後的刺蔥籽,是又好吃又營養的山區作物

鳥兒也難以親近的神祕香料

人如其名,刺蔥全株都不好靠近。從樹幹、枝條到葉柄都生滿尖刺,像刺蝟一般,連鳥類也不願駐足,因此漸有「鳥不踏」這樣的名字。
到了秋天,果實開始乾裂,油黑亮的種子便露出來,從這時期開始便是我們熟悉的刺蔥樣貌,胡椒一樣,散發出辛辣香氣。成熟後的果穗可以整串採下曬乾,連同葉子一起研磨成粉。再根據莖上的紅白顏色,細分成紅刺蔥以及白刺蔥。其中白刺蔥和紅刺蔥相比,香氣味略遜一籌,因此較少人種植食用。

Dsc09189
從根莖到葉片都長滿尖刺,連鳥兒都避之不及

上桌之後:跟著湯滾、蛋熟、烤肉起香

人類在飲食這件事上一向膽子不小。滿珠尖刺的兇相,如今卻成了餐桌上迷人的調料。嫩葉入口帶點蔥味,又混著山風和些許橘皮香氣;煮進魚湯,魚腥便迅速消散,只留下清爽的香;簡單和蛋共鍋烹煮,又是一道刺蔥烘蛋。此外,將嫩葉切碎拌進豆腐、炒飯;或者把種子曬乾,輕輾後撒在烤肉上或燉菜上,辛香從尾韻散發,比一般胡椒再多了一種山裡的味道。
刺蔥和馬告都是原住民料理中的重要調料,常有人搞混,但兩者並不相同。味道上,馬告有著檸檬加胡椒的口味,味道比刺蔥集中而強烈,一咬便「爆香」;而刺蔥則帶有洋蔥混著花椒的辣而不麻的口感。

Dsc09054
刺蔥於料理應用多元,刺蔥炒蛋便是常見的佳餚

香味之外,刺蔥的稀有身價

暫時止住口水。因為刺蔥並不只有提味的功能。以蔬菜的角度來看,刺蔥的營養也是相當豐富,鈣、鐵含量高、膳食纖維充足、維生素C也不比常見的蔬菜遜色。以前的人們會把刺蔥莖葉熬成湯以緩解感冒和頭痛或身體發冷;也有人直接咀嚼根部以舒緩牙痛;將葉片浸入酒中則能驅寒。

全株多刺,生長不易,刺蔥的大規模栽培目前還是有限,所以在市場上仍不算常客。但也正因此,它反而多了一種微妙的稀有感。獨特的香氣,挾帶著山區的風味,能給料理增添許多層次。

如果想在家就把山裡的滋味帶上桌,歡迎至這裡看看。我們把刺蔥乾燥、處理都做好了,只要適量煲進湯裡、打進蛋裡、灑上肉裡,就能輕鬆煮出帶有山區特色氣味的家常菜。

Dsc 0765
刺蔥除了料理調味,還有很多功能喔!
Dsc09508
拾間乾燥刺蔥籽,打開即可烹調食用

推薦商品

分享文章:

回到文章列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訂閱電子報

每週獲得文章精選及好物優惠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