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欣諼
走入農場,一棵棵高大的檳榔樹映入眼簾,特別的是,細長的樹幹上爬滿了藤蔓植物,肆意生長的綠意彷彿踏進了巨人的莊園。順著藤蔓往下摸索,即是藏在土裡的刺薯山藥,渾身是刺的外表下卻包裹著綿密細緻的美味,極大的反差讓人一嘗便難忘。
尖刺特徵難種植,結合南部特色創造新價值
屬於藤本植物的山藥,不只藤蔓上有一根根尖銳的硬刺,底部根處更是布滿密密麻麻的尖刺,連工作時的雨鞋都容易被刺穿,因此在台灣極少人願意種植。而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的林宜成農場,卻已有十幾年的種植經歷,且全程採用有機無毒的管理方式,施用苦茶粕來防治病蟲害,不施用藥物的堅持讓整個種植過程倍受挑戰。
談起種植經驗,朱秀惠說道:「很多人都說這個爬藤類的就架棚子讓它攀爬就好,我們也有試過,但因為棚子太低,葉子光合作用不足,種出來的山藥就會很小顆。」藤蔓爬得越高,越能照射到陽光,吸收天地的日月精華。農場原本主要種植檳榔,因考量健康問題而轉作刺薯山藥,高聳的檳榔樹為山藥的藤蔓提供了天然的棚架,讓閒置的檳榔樹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而有了兩項植物相互依賴的奇特景觀。
收成落在冬季,從種子開始做分級
刺薯山藥的產季約為三個月,在每年的十二月至二月採收,因根部深入地下,須由挖土機從側面慢慢將整個土塊挖起,採收完後還需要整理農地,加入粗糠來調整土質,方便種植下一期的山藥。
朱秀惠拿起剛採收起的果實,向我們解說:「我們的山藥能長這麼大顆,不只跟管理方式有關,種子也很重要。我們會特別挑種子做分級,分類出大小顆,才方便按客戶需求出貨。」除了將種子做分級,因農場主要販售冷凍切塊,在採收時會邊篩選出長條型的山藥,以利後續的削皮處理。
削皮需經多層關卡,細心處理每一顆山藥
一籃一籃的山藥正在排隊等待削去長滿尖刺的外皮,不僅是種植上充滿挑戰,在後續的削皮處理上更是費工。內部黏稠的山藥只能用人工削皮的方式處理,因外皮含有植物鹼的緣故,必須戴上手套防止過敏。朱秀惠說道:「我們在出貨前會經過三個關卡,第一次先把表面的薄皮削掉,第二次再將內皮削過一遍,最後一次是做檢查,成品再照各通路要的規格存放進冷凍庫。」
面對種植到採收後的種種困難,林宜成農場跳脫舊有思維,以創新的想法將現有的自然資源重新利用,透過無毒無農藥的理念與細緻的後續處理,讓吃下的每一口都感到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