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好時果子」工廠,這裡空間挑高寬敞,自然光透著白布灑落室內,照亮排排規整的層架。綠紅黃塑膠籃子堆放得分明,與包裝材料齊地收納在黃色鋼架上,不見凌亂。工人們動作沉穩,或低頭分級,或彎腰裝籃,卻有一種乾淨俐落的秩序感。即使是以水果為主的作業現場,地面依然保持清爽,不見果皮汁漬,空氣中只聞淡淡果香,有一種安靜的清潔與效率,是一間將農業打理得近乎講究的果園。

卑南釋迦重鎮,遊子釋迦的回鄉之路
「好時果子」位於台東卑南,農場育有各式水果,其中又以釋迦為代表。全台灣九成的釋迦皆來自台東,是釋迦生產重地。早期釋迦出口以鳳梨釋迦為主,台灣人當時吃得幾乎都是大目釋迦,也造就了我們對釋迦普遍的印象,有些人甚至沒有聽過鳳梨釋迦這樣的品種。然而近年來鳳梨釋迦也從出口轉為內銷,在宣傳及時間的努力下,如今愈來愈多人認得鳳梨釋迦,也願意嘗試了。

鳳梨?釋迦?鳳梨釋迦!
我們熟知的大目釋迦外皮圓潤,表面呈淺綠且有圓形凸起物,許多人看來和菠蘿麵包的圓圓表皮有些相似。同時大目釋迦用手即可撥開食用,果肉軟嫩,籽也較多。平常吃一口就吐一顆籽的,就是大目釋迦。
而鳳梨釋迦在外觀上呈現近似於鳳梨那樣尖的表皮,這樣教硬的表皮必須用刀子才能切開。其中果肉較為飽滿扎實,更有「肉感」的滋味,同時籽也較少,有著比大目釋迦更酸一些的濃密口感。

最佳賞味期—橡皮擦判熟秘訣大公開
雖然品質一流,但以往少見的鳳梨釋迦要打破大目釋迦長久壟斷的印象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許多民眾不曉得鳳梨釋迦最適宜食用的時間和方法,往往放過熟了頭,導致錯過最佳賞味期,甚至訴諸客訴。
對此,好時果子利用巧思,在出貨時附上一塊「橡皮擦」,利用橡皮擦的觸感和硬度來判斷食用時機。若表皮壓起來和橡皮擦差不多硬度,那麼就放心地切開食用吧!

不只是釋迦.甜度爆表的甜蜜負擔
除了釋迦,好時果子還種有鳳梨、百香果等作物。秉持友善種植的理念和細心照料,使得產出的果實往往甜度破表,甚至有民眾吃起來覺得實在太甜,用電郵控訴道:「這麼甜一定有添加物!」讓好時果子萬般無奈,好氣又好笑。
因為對品牌的堅持和耕耘,逐漸得到附近的農友的認同,好時果子面對請教也毫不吝嗇,甚至和農友一同進修研習,持續為生產優質的釋迦而努力著。
